近年来,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作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和严格管控。由于其高毒性和难以降解的特性,PCBs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长期威胁。PCB属于一类广泛的人工合成有机化学物质,称为氯代烃。它们的毒性各异,质地多样,涵盖从浅色稀薄液体到黄色或黑色蜡状固体的多种形态。PCBs因具备不易燃、高化学稳定性、高沸点及优异的电绝缘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数百种工业与商业领域,涵盖:电气、热传递和液压设备;油漆、塑料和橡胶产品中的增塑剂;颜料、染料和无碳复写纸;其他工业应用。除少数例外情况,PCBs通常作为单个同系物的混合物生产。其生产过程是通过逐步氯化联苯,直至达到预定的氯含量。在氯含量较高的商业混合物中,高氯化程度的同系物比例较高,但所有同系物在各混合物中均可能以一定水平存在。尽管PCBs以多种名称流通,但最为人熟知的当属Aroclor系列。该系列由孟山都化学公司(Monsanto Chemical Company)生产,每种 Aroclor PCB 产品均配有四位数字编号。其中,前两位数字通常表示苯环中的碳原子数量(如PCBs为12),后两位数字表示氯的重量百分比(如 Aroclor 1260的氯含量约为60%)。PCBs化学品禁限控要求:《有毒物质控制法案》(TSCA)将监管化学品划分为“现有物质”和“新物质”两类,“新物质”分类依据为物质是否已列入美国TSCA化学名录。对于未列入该名录的新物质,若不满足豁免条件,其生产商或进口商须在首次生产/进口前90天,向美国环保署(EPA)提交新化学物质预生产申报(PMN)。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多氯联苯(PCBs)曾在市场中广泛使用,但每种PCB物质并未单独出现在现有的物质名录中,如:2-氯联苯(CAS No. 2051-60-7);2,3-二氯联苯(CAS No. 16605-91-7);三氯联苯(CAS No. 25323-68-6);四氯联苯 (CAS No. 26914-33-0)。这是否意味着这些PCBs需按新物质要求提交PMN申报答案是否定的。因PCB(CAS No. 1336-36-3)作为整体类别已被纳入TSCA名录,且受TSCA第6节(e)款专项管控。该条款规定:自1978年1月1日,任何人不得以非完全封闭的方式制造、加工、商业分销或使用任何多氯联苯,除非获得授权;自1979年1月1日起,任何人不得生产PCBs,除非获得豁免;自1979年7月1日起,任何人不得加工或商业分销 PCBs,除非获得豁免。因此,除非获得豁免,任何企业不得将 PCBs 进口至美国。PCBs制品储藏、处置规范要求。《有毒物质控制法案》(TSCA)第6节(e)款构建了美国联邦层面PCBs管控的顶层设计,而40 CFR 761法规则对PCBs及其制品实施全生命周期监管,具体涵盖生产限制、使用规范、容器标记、废弃物处置、泄漏应急处理及全流程档案管理等要求。尽管1979年禁令已终止境内PCBs生产与进口,但历史遗留的含PCBs设备(如电容器、变压器)在储存、报废及处置过程中频现违规操作,由此引发的环境与健康风险持续成为执法重点。美国环保署(EPA)官网公布的TSCA执法数据显示,近十年累计发生135起PCBs违规案件,涉及民事罚款总额4,464,906美元,个案平均处罚金额达33,073美元。通过对近年PCBs执法案例深入分析后发现:违规项大多集中在储存和废弃物管理环节。这表明,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PCBs污染防治与废弃物管理均为当前管控PCBs的重点领域。企业合规建议:企业在日常运营中,应充分了解并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对PCBs的管控要求。对于可能含有PCBs的老旧设备,企业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并按照法规要求进行妥善的储存、处置和标记。同时,建议企业建立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对涉及PCBs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管控,以降低因违规而面临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此外,企业还可以寻求专业的咨询机构的帮助,确保企业在PCBs内部管理方面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
(山东省国际商务联合会、山东省特种设备协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