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巴西农药的登记管理政策趋向于为进口商和供应商提供便利,同一个登记项下允许添加不同供应来源,办理流程也越来越容易,时间逐步缩短。这也使得更多的供应商,尤其是中国供应商有渠道向巴西进口商供货,而巴西进口商从中国进口产品的难度也越来越低。这一政策变化带来了两点影响:一是,巴西市场的进口份额集中度降低,农药制剂进口量提升。跨国公司(指第一、第二梯队)的进口份额由80%下降至70%,有10%的进口量被第三梯队企业替代,而第三梯队企业以进口农药制剂为主。二是,分销商、合作社层级上升,进口商层级下沉,渠道层级趋向扁平化。在传统结构中,很多分销商、合作社企业无进口渠道,只能在巴西当地向进口商购买已经清关落地的货物,现在有很多此类公司都转为自主进口;另一方面,很多进口商也跨过分销商、合作社,直接与农户开展业务。1990-2022年,分销商、合作社逐步开始开展自主进口,通过零售商销售至终端的业务占比减少,同时进口商直销农户的业务占比提高;至2030年,分销商、合作社开展自主进口以及进口商直销农户的比例将进一步提高,零售商的业务将进一步缩减。新局面下的风险挑战:相关机构研究表明,巴西农资市场未来十年依然前景可期,增长主要将来自三方面:一是耕地面积的增加,二是生物农药等新型产品使用的增加,三是技术迭代升级带来的每公顷土地使用量的增加。在看到巴西农药市场机遇的同时,也要充分关注巴西农药市场的风险挑战。新局面下,巴西农药渠道层级呈扁平化趋势,分销商及合作社亦可直接从事进口业务,我国农药企业面向的渠道层级进一步下沉。从我公司近年的承保情况及调研跟踪能够看到,巴西农药市场的风险上升,而发生风险的买方集中在分销商层级。为更好应对巴西农药市场的风险挑战,对于中国农药出口企业建议如下:(1)关注下游买方资质。对于分销商类买方风险,关注其有无制剂加工厂、自主登记等价值较高的重要资产,或农产品出口等可直接获取外汇的其他业务,或生物农药、农业金融等其他高利润板块,如无则整体经营风险较高。另外,对于合作社类买方,应关注其农场是否为自有,若为租赁则可能带来高杠杆甚至经营亏损等影响。(2)跟踪主要农产品价格走势。农药行业的风险趋势与农药价格高度相关,而农药价格又与主要农产品价格相关。巴西的主要出口创汇农产品主要包括大豆、玉米,建议农药出口企业关注大豆、玉米期货价格指数,以及巴西大豆、玉米种植面积、产量、出口量、库存量等指标。(3)加强自身风控体系建设,辅以信用保险配套支持。近年来,随着更多的中国公司在巴西成立子公司,业务模式向MODEL C1转变,面对渠道层级下沉、业务风险上升的新局面,出口企业应进一步加强自身风控体系建设,从业务来源做好下游买方的筛选,辅以信用保险的授信支持,让我国农药品牌进一步“走出去”的步伐迈的更加坚实。
(山东省农药行业协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