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在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碳中和进程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从国际层面的重大合作到国内政策的稳健实施,再到具体领域的创新举措,全球各层面均展现出了积极的行动与成果。(1)COP29达成“巴库气候团结契约”。2024年11月24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达成了名为“巴库气候团结契约”的一揽子成果,共计20项决定。在24日凌晨举行的会议上,大会达成了2025年后气候资金目标及相关安排,设立了到2035年发达国家每年至少3000亿美元的资金目标及每年至少1.3万亿美元的气候融资目标,为发展中国家开展气候行动以及明年提交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奠定了基础。23日晚的会议上,近200个缔约方打破多年多边谈判僵局,终于就《巴黎协定》第六条下国际碳市场机制达成一致。这标志着《巴黎协定》第六条国际碳市场机制运行细则已经明确,《巴黎协定》中最后一个未决项目也最终确定。此外,大会还就减缓气候变化工作计划、全球适应气候变化目标等作出安排,进一步巩固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势。(2)中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颁布。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于2024年1月5日国务院第23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气候变化领域的首部专项法规,对于我国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条例主要内容包括:明确了监督管理体制,规定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有关监督管理工作;明确了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和交易机构的法律地位和职责,碳排放权交易覆盖范围以及交易产品、交易主体和交易方式,重点排放单位确定,碳排放配额分配,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编制与核查以及碳排放配额清缴和市场交易等事项;强化重点排放单位主体责任、加强对技术服务机构的管理、强化监督检查、加大处罚力度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3)中国CCER交易市场启动。2023年10月,生态环境部出台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这是保障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有序运行的基础性制度。该办法对自愿减排交易及其相关活动的各环节作出规定,明确了项目业主、审定与核查机构、注册登记机构、交易机构等各方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随后,2023年10月24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第一批CCER方法学,包括造林碳汇、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和红树林营造四个领域,并在2024年7月发布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 煤矿低浓度瓦斯和风排瓦斯利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 公路隧道照明系统节能》征求意见稿。2024年1月2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CCER)在北京正式启动,12月3日,全国首个CCER项目完成登记。此外,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及信息平台显示,目前共有50余个项目在受理阶段,其中超20个项目已完成公示并在申请登记中。(4)中国碳市场扩围加速。为积极对接欧盟碳交易市场体系以抵扣CBAM要求缴纳的费用,及稳步建设我国碳市场,2024年9月,生态环境部就《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方案》明确,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的直接排放将被纳入管控,新增重点排放单位约1500家,覆盖排放量新增加约30亿吨。《方案》发布后,生态环境部印发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 水泥行业(CETS—AG—02.01—V01—2024)》等4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技术规范,以保障碳市场扩容后的数据准确性与规范性。(5)欧盟新电池法实施。欧盟电池与废旧电池法规(Regulation (EU) 2023/1542、“欧盟新电池法”)于2023年7月28日发布、2023年8月17日生效;2024年2月18日部分实行。替代了原来的欧盟电池与蓄电池指令(Directive 2006/66/EC),从指令升级为法规,具有更强管制效力。新电池法规定了对可持续性、安全性、标签标记和信息的要求,以及生产者责任延伸(EPR)、废电池收集和处理以及报告的最低要求;促进内部市场的有效运作,防止和减少电池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并通过预防和减少废电池的产生和管理的不利影响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展望未来,全球碳中和进程虽面临诸多挑战,但国际合作的深化、国内政策的持续发力、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善、以及技术创新的加速推进,都让我们更加坚信,一个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未来正加速到来。
(山东省跨境电子商务协会供稿)